
内容简介
酥油是似黄油的一种乳制品,是从牛、羊奶中提炼出的脂肪。藏区人民最喜食牦牛产的酥油。产于夏、秋两季的牦牛酥油,色泽鲜黄,味道香甜,口感极佳,冬季的则呈淡黄色。羊酥油为白色,光泽、营养价值均不及牛酥油,口感也逊牛酥油一筹。酥油滋润肠胃,和脾温中,含多种维生素,营养价值颇高。在食品结构较简单的藏区,能补充人体多方面的需要。
酥油的营养成份:
食部 | 100% | 水分(克) | 2.5 |
能量(千卡) | 860 | 蛋白质(克) | 1.5 |
脂肪(克) | 94.4 | 碳水化合物(克) | 1.1 |
不溶性纤维(克) | — | 胆固醇(毫克) | 227 |
灰分(克) | 0.5 | 维生素A(微克RE) | 426 |
胡萝卜素(微克) | — | 视黄醇(微克) | 426 |
硫胺素(毫克) | — | 核黄素(毫克) | 0.01 |
尼克酸(毫克) | — | 维生素C(毫克) | — |
维生素E(毫克) | 2.45 | 钙(毫克) | 128 |
磷(毫克) | 9 | 钾(毫克) | 188 |
钠(毫克) | 73 | 镁(毫克) | 2 |
铁(毫克) | 0.4 | 锌(毫克) | 0.12 |
硒(微克) | 0.7 | 铜(毫克) | 0.18 |
锰(毫克) | — | 酒精(毫升)% | — |
酒精(克) | — |
酥油的营养价值:
酥油是似黄油的一种乳制品,是从牛、羊奶中提炼出的脂肪,酥油滋润肠胃,和脾温中,营养价值颇高。
酥油的禁忌人群:
冠心病、高血压、糖尿病,动脉硬化患者忌食;孕妇和肥胖者尽量少食或不食。
酥油的适宜人群:
一般人均可食用,较适合缺乏维生素A的人和儿童食用
酥油的食用方法:
每年的7、8、9月,西藏高原草肥水美,气候宜人,正值膘肥体壮的母畜产奶的旺季,是提炼量多质佳酥油的绝好时机。在那辽阔无垠的草原上,灿烂的阳光洒满了牧场,肥壮的牛羊悠闲自得地啃食着青草,远远望去,似珍珠玛瑙,星罗棋布;似片片云朵,飘来荡去。好一派安谧、宁静的高原风光,令人心旷神怡。此时妇女们正在家里、帐篷周围,从事提炼酥油等奶制品的劳动。 提炼酥油俗称“打酥油”,工具比较简单:一只酥油桶,一个盛有适量水的大盆。酥油桶是木制的,由三部分组成:(1)木桶,高及人胸,有近五分之一坐入与桶外径相差无几的土坑里。桶身上下等粗,外围上、中、下各部分别用金属箍或竹、藤箍、牛皮箍等箍紧。(2)“甲洛”,一块比木桶内径略小的厚木板,上面掏有三角形或方形的五个孔,其中四孔均匀地分布在木板的各对称部位,中间的方孔上固定着一根一握粗、直、高出桶1尺左右的木棍。一般情况下,“甲洛”总是插在木桶里的。(3)一与桶外径相等的木盖,“甲洛”柄从中央的圆孔中伸出。木盖反面固定着几根木条,使之更稳定地盖于桶上,以保持桶内洁净,酥油桶虽大小不一,但一般都能装60—80斤奶。 每逢早、晚,妇女们把滤净的鲜奶倒入酥油桶里,使之略微发酵,如发酵差,可加些温水。打酥油通常由一位妇女承担,遇体弱多病或年老体衰者,也有两人同时操作的。打酥油时,两手握住木柄,用腰、臂以至全身力气,压“甲洛” 下沉,触及桶底;旋松手,任凭浮力又将其缓缓托起。如此周而复始,反复近千次,酥油才从奶中分离,浮于表层。这时,操作者精心、仔细地把酥油捞起,把粘在桶壁上的油点粘出,一并放入盛凉水的大盆里。在凉水中用两手反复捏、攥,直至将酥油团中的杂质——脱脂奶除净为止。人们习惯将酥油拍成扁圆或方形的坨团。夏季一桶奶能打出酥油3—5斤。待酥油坨积多时,男人们将其揣进泡软了的小牛皮或牛羊肚儿中,缝好,以便于保存和运输。 打酥油的劳作虽然单调、枯燥,但却需技巧,费体力。你想想,硬是把80斤的奶水从桶壁与木板间隙及木板的四个孔中挤压出来,得需多大的压力呀!笔者也曾亲自体验,握住本柄,用尽全身的劲儿,才使“甲洛”晃晃悠悠地“逛”至桶底,第二次再触,却将奶泼出许多。要把握好这个“度”还真不易呢! 纯化处理:也称脱酸、脱胶处理,向粗油内加入苟性碱液中的油内自由态的脂肪酸、磷酸,黏稠状物性蛋白质体等杂质也会受苟性碱的水化作用,而分离纯化处理是将这些不纯物一并分离。 漂白:用白瓷土或硅藻土压榨过滤的方法,吸着并除去色素,而制成纯净的油。
相关内容
《【酥油】的功效与作用_【酥油】的营养价值_食材百科》由作者于 2024-05-19 创建并上传,古汉语-故事刊提供网络空间。如发现该作品上传人有侵权行为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